按照國家、省、市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要求,在“互聯網+”和智能化信息生態環境中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,開展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發展性評價、學習分析和個性化學習資源推薦,從傳統的教、學、考、評、管等環節單點系統的垂直建設,向各系統相互協同的一體化建設轉移;從單點系統應用向以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移動互聯為手段,以各級教育部門與學校互聯互通、教與學大數據動態匯聚流轉為基礎的信息化方向發展;通過教學大數據收集、智能分析和預測幫助教師針對性的安排教學進度和內容,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綜合素質發展情況開展個性化學習,增強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提出問題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,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和管理水平、減輕師生負擔,推動教育跨越式發展。
通過學情大數據精準分析,科學有序的調度教學資源達到對全區教學質量精準管理;形成教學范式的轉型與重構,驅動科學全面的教學評價,實現區域精準教學,穩步提高我區的整體教學質量。最終實現我區教育質量均衡發展,促進教育決策更加科學化,推動現代教育治理形成”。
網閱(網上閱卷):學校可以根據考試需求,根據需要可以自行發起網絡閱卷,將學生答題卡掃描上傳后,進行網閱分配,實施網絡閱卷,網閱卷完成后系統生成詳細的學情數據,用于教師精準教學、定向輔導和學生精準糾錯、個性學習。
手閱(有痕閱卷):
學校手閱采集保留了教師和學生的原有習慣,老師依然給學生紙質試卷,學生在紙上作答,老師在紙上批改主觀題,然后進行掃描采集,客觀題即掃即閱,在詳細的學情數據基礎上助力老師精準教學和學生精準糾錯、個性化學習。
學情分析:
1) 系統支持教師橫向了解本學年內本班的學習情況與學習趨勢;
2) 系統支持試卷在線逐題分析,教師可通過題目的作答情況進行針對性講解;通過該模塊可查看整體作答情況分布及每位學生的作答截圖;同時如題目來源自系統題庫,該部分題目自帶系統解析;
3) 通過系統提供的本班級薄弱知識點,教師可進行針對性教學,并且系統給教師實時統計本學年同知識點的其他錯題;
4) 教師可查看本班的學生分層情況,實現班級的因材施教。
5) 系統為高權限角色提供優良率、分數段、分檔、臨界生等數據的自定義查詢。
家長查詢:
系統自動為學生建立歷次考試、作業檔案,家長可通過查看學生的學業檔案,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薄弱知識點,并針對性的給出學習建議;并可下載學生錯題,進行鞏固練習。